“走进农博展馆 探秘中原农业”——兴业银行郑州分行&大河报小记者专场活动举行-全球速讯
昆虫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资料图片)
馆藏超15万余号多份昆虫标本的博物馆长啥样?
在推动中国农业事业发展方面,“杂交玉米之父”吴绍骙有哪些突出贡献?
6月18日,兴业银行郑州分行&大河报小记者“走进农博展馆探秘中原农业”主题研学活动如期举行。17名兴业银行小记者走进中原农业博物馆,开启“河南自然生态”探索之旅,认识昆虫家族,感受昆虫王国的风采。
据悉,中原农业博物馆是河南省级博物馆,坐落于河南省农业大学校园内,前身是河南省农业大学标本陈列馆,现有“百年农大”、“农业文明’、“昆虫王国”、“鸟类世界”四大展厅。中原农业博物馆目前收藏有昆虫标本15万余号,涉及26个目,近400个科,5000余种,种类数量占中原地区已知昆虫种类的60%以上,2009年“中原农业博物馆”被命名为“郑州市教育科普教育基地”。
神奇的昆虫王国之旅
研学昆虫标本,聆听昆虫物语。
“大家目前看到站台上的标本,学名叫皇蛾,是世界上最大的蛾子”。在中原农业博物馆昆虫王国厅门口,讲解员吴莹莹热情的为小记者介绍着。
“昆虫王国厅共分为6个主题和21个专题,分为昆虫知识ABC、有益的昆虫、有害的昆虫、昆虫与艺术、昆虫与科技、昆虫与文化。”紧接着,在吴莹莹的引导下,小记者们有序走进昆虫王国厅,巨型马蜂窝,色彩斑斓的蝴蝶标本,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标本,让小记者惊奇不已!
“老师,自然界的昆虫外观,形态,生活习性都不同,有什么分类标准吗?”小记者陈禹畅第一个举手提问。
“昆虫分类都是以外部形态为依据,在实践中,人们通常将昆虫几个部分的形态,如大小、体色、触角、口器、翅膀、足等,作为分类标准。”吴莹莹为大家做了详细介绍。
之后,小记者跟随讲解员走进鸟类世界厅,粉色羽毛的火烈鸟瞬间吸引了小记者的注意,另一侧,展厅顶部的雕鸮标本,同样引来了大家的驻足。置身于丰富多彩的鸟类世界,小记者们真实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走进“杂交玉米之父”
树立节俭观,致敬农学家。
沿着指示标向前走,来到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在农业教育家、作物育种学家、中国玉米育种奠基人之一的吴绍骙的塑像前,讲解员张萱为小记者讲述了“杂交玉米之父”吴绍骙开创南北穿梭育种先河,将杂交育种优势理论运用到玉米育种领域,使作物育种时间缩短了一半。可以说,吴绍骙对中国农业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听了吴绍骙的事迹,小记者们不禁肃然起敬,被吴绍骙敢为人先,选择农业报国的理想深深折服。
“农业这个词,感觉距离我们很远,其实一粥一饭,都是农业智慧的结晶,以后我一定要爱惜粮食,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小记者许琬莀表示。
用脚步丈量成长,见识世界,丰盈理想。此次中原农业博物馆研学之行,不仅让兴业银行小记者感受到生物多样性的魅力,同时也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