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勇士”潜千米 深海探遗珍

2023-05-22 12:49:29 | 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资料图)

5月21日,国家文物局、科技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深海考古重大进展:我国南海发现两处古代沉船,“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一号沉船核心堆积区西南角布放了首个沉船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并进行初步搜索调查和影像记录,开启了中国深海考古新篇章。

5月20日,湛蓝的南海海面翻涌起雪白的浪花,当红白相间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露出水面的一刻,守候在母船上的人们爆发出掌声和欢呼声。

21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科技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联合在海南三亚举行的深海考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参加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第一次考古调查,在沉船遗址核心堆积区西南角设置布放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并进行了初步的搜索调查和影像记录。由此,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正式启动,我国深海考古开启新篇章。

初步判断两处沉船属明代

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介绍,深海考古是世界水下考古研究的前沿领域,也是我国水下考古的重要发展方向。2018年1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共同设立了深海考古联合实验室,当年4月在西沙群岛北礁海域首次实施了深海考古调查。

2022年10月,深海考古联合实验室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

闫亚林介绍,其中一处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有多个疑似被船舱分隔开的成堆文物,最大高度超3米,文物以瓷器为主,散落范围达上万平方米,推测数量超过10万件。根据出水文物初步判断为明代正德年间。另一处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发现大量原木,尺寸相近、码放整齐,大多经过简单加工,初步研判是从海外装载货物驶往中国的古代沉船,初步判断为明代弘治年间。

“我们使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一号沉船核心堆积区西南角布放了沉船水下永久测绘基点,这一测绘基点将成为今后开展水下考古记录发掘的基准。”闫亚林说。

首次在同一海域发现出航和回航的古代船只

通过本次考古调查专题片,记者看到大量瓷器、木材等文物整齐排列,静置海底。其中大部分瓷器的色泽、花纹仍清晰可见。那么,本次深海考古工作有哪些主要亮点和突破?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介绍,这次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的考古调查工作,对于我国深海考古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次考古发现,也是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首次运用考古学理论、技术与方法,严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规程要求,借助深潜技术与装备,对位于水下千米级深度的古代沉船遗址开展系统、科学的考古调查、记录与研究工作。”唐炜说。

据介绍,我国以往的水下考古工作,主要在沿海和岛礁周边开展。这次调查是首次对深海水下文物开展考古工作,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晚唐五代以来南海海上航线变迁具有重要意义,填补了我国古代南海离岸航行路线的缺环,完善了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航线的历史链条。

两处沉船中,一处船货以外销的瓷器为主,一处船货以从海外输入的木材为主。两处沉船年代相近,相距仅10多海里。唐炜表示,这是我国首次在同一海域发现出航和回航的古代船只,充分证明了这一航线的重要性和当时繁盛的程度,有助于深入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双向流动。同时,已提取出水的部分文物已移交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进行保护修复。

闫亚林表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年代比较明确,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不仅是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这一重大发现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对中国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贸易史、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等都具有突破性的贡献。

科技助力水下考古,将用一年左右时间实施后续调查

此次考古发现,深水技术与装备研发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科学院科技专项支持下,于2022年12月23日第500潜次分别发现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祝学华表示,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已经初步具备了深海考古所需的技术装备和人才队伍。在平台装备方面,已具备谱系化、多功能的装备集群,实现了低成本、高频次、常态化和业务化运维能力;在高精度的潜载探测设备方面,国产声学载荷也已具备实际应用能力。

“本次考古首次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装备,在探索水下考古发掘技术与装备研发等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唐炜举例说,在深海沉船设置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并使用长基线定位技术进行位置标定,大大提高了水下考古工作和资料记录的精度与准确性。此外,新型柔性机械手、潜载吹沙装置等多项专用技术装备的使用,将对水下考古技术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接下来针对两处沉船的深海考古,我们将利用‘探索一号’和‘探索二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4500米级和‘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以及‘狮子鱼一号’ROV(水下机器人)等载人无人平台装备,在沉船区开展多种探测、取样和文物提取工作。”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科学部副主任陈传绪说。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宋建忠介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将严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规程,用一年左右时间,分3个阶段实施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调查工作。

其中第一阶段将从5月20日持续至6月上旬,使用载人潜水器搜索摸清沉船分布范围,对沉船遗址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资料采集和考古记录工作,适量提取有代表性的文物标本,以及海底底质等科学检测样本;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计划于2023年8月至9月、2024年3月至4月实施。考古调查工作结束后,将科学评估沉船保存状况和技术条件,研究提出下一步考古和遗址保护方案。

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会同科技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等,以一号、二号沉船为重点,在南海重点区域及重要航线常态化开展深海考古调查,推进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开展深海考古关键技术攻关和专用装备研发,加快建设深海考古人才队伍,切实加强两处沉船遗址的保护管理,确保遗址和文物安全。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精选!“勇士”潜千米 深海探遗珍

【世界速看料】新闻观察丨美国操纵七国集团维护其霸权打压他国

阳历10月29日是什么星座_10月29日是什么星座-当前时讯

北京推出14条秋游文化线路

基因编辑发力 培育高质量人源化供体猪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稳健 长期向好基本面未变

南美解放者杯决赛允许近4.5万观众入场

22年从警生涯 面对荣誉他说不要给我报功

走近冬奥|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黑科技”全面上岗 助力冬

加快释放新动能 双创升级版谋新突破

从青春到耄耋,他的奥运梦滑过半个世纪

跑者满意,不谈“满意”

联黎部队官员称赞维和人员为黎南部带来稳定局面

创意海报|大河奔流看今朝

高德车道级导航正式发布 覆盖全国超120个城市高速和快速路

最新新闻

精选!“勇士”潜千米 深海探遗珍

【世界速看料】新闻观察丨美国操纵七国集团维护其霸权打压他国

阳历10月29日是什么星座_10月29日是什么星座-当前时讯

漳州市全面排查整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

2022年第一季度L2级自动驾驶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23.2%

加拿大新政府宣誓就职

巴林将为3岁至11岁儿童接种中国国药新冠疫苗

核能综合利用前景受关注

服务贸易规模和占比将持续提升

国家矿山安监局推动煤炭安全保供

中国流动科技馆启动主题巡展

“5G+工业互联网”广东现场工作会在佛山召开

苏丹武装部队总司令表示将组建新的文职政府

燃气爆炸事故接连发生,用气“安全阀”如何拧紧

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

煤价上涨两三倍 政策“组合拳”如何见成效

割一茬“韭菜”再跑路 健身房的坑还嫌少吗

国家网信办: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六类情形被禁止

综合消息:国际社会严重关切苏丹局势 呼吁通过对话恢复

2021中国国际农机展在青岛举行

雅砻江畔蔬菜正绿

法治护航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数字普惠金融将成全球潮流

新股定价权正加快交给市场

陕西城固:柑桔飘香迎丰收

快递业不宜打低端价格战

江苏戏曲亮相澳门

政策不断加力 多地“拉闸限电”情况缓解

“相约北京”雪车和钢架雪车计时赛顺利完赛

中铁五局宣绩铁路宁国制梁场首榀箱梁预制完成